初中生爭當準高一學霸
- 作者:《子路教育網》
- 發布時間:2018-08-28 19:41:25
- 閱讀 4784
-
-
摘要:其實,很多童鞋的原因,無外乎上課聽不懂、下課學不會,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,陷入無論多努力,就是學不會的惡性循環怪圈!關注學姐公眾號(高中生
大家好,我是清華大學的張欣怡,在校業余時間兼職家教,并用過來人的經驗,陸續幫助了許許多多名高中生,走出迷茫!
其實,很多童鞋的原因,無外乎上課聽不懂、下課學不會,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,陷入無論多努力,就是學不會的惡性循環怪圈!、
重點中學班主任告訴你:什么樣的初中生,才能在高中脫穎而出?
中考過后,又一批同學從初中生進化到了“準高一”階段。很多同學初中成績很好,到了高中卻成績平平,這都是因為這些學生沒有及時適應高中學習,還在用初中的學習思維。
那么,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?學習哥總結了重點中學班主任的深刻分析!
要想避免出現這種落差,就需要我們先把高中和初中的區別弄清楚,新高一同學趕緊了解起來吧!
差異一:知識量變大總體來說,初升高知識跨度非常大。初中三年學習的知識總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學習量。比如數學,高中數學理科生需要學習十本書,每一本書都有高考的重要考點。
英語單詞量從初中要求的1600個,上升到3500詞+500短語。所以在新高一一開始很多學生會有“撞墻”的感覺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陡坡效應。
差異二:高一內容在高考直接考查因為高中知識量大,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。初一學的知識更多是實現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,比如有理數、線段與角等內容,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。高中就不同了,高一學的知識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%~50%(如數學大概考65分左右)。
差異三:授課方式不同初中教師常常采用直觀形象教學方法,以反復講解,教師要用較多的時間給學生以具體輔導。進入高中后,教師上課更注重分析,反復講解的做法少了,學生活動多了,許多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。而且高中學科多,教師多,每個教師教學方法不同、教學內容不同,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經常不一致,所以,只有適應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,才能促進自己的學習。
差異四:學習方法不同初中生學習方法比較單一,習慣于“聽、背、默”,習慣于書面作業,習慣于依賴教師。高中的學習,要求學生學會獨立學習、獨立閱讀、獨立思考、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。學習方法要求靈活、多樣,并要防止和克服單純死記硬背、重記憶輕理解、重做題輕讀書、重計算輕概念等不正確的學習方法。
1.要警惕——初高中銜接的陡坡效應一般的成績分布,是高分和低分都少,處于中間水平的比例最高。但是在初升高銜接階段,高中前幾次考試,成績卻會出現類似社會結構的2/8規律分布,即:成績不好的人占八成,成績好的人只占兩成。
產生“陡坡效應”的根本原因,就是高中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急劇變化和學生心理、方法調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個結果。外現出來就是“陡坡效應”。
同時由于高中高考對于綜合能力要求較高,不再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記憶+套用模式,太多松散的知識掌握在考試成績中沒有太大的體現,所以造成多數學生成績不理想?!岸钙滦睍箤W生壓力倍增,名次迅速落后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,對學習失去興趣。
由于知識難度和能力要求是一個個逐步提升的陡坡,不進則退,學生在爬坡過程中多數會處于山腳,在開端就造成知識的爛尾,就很難在后續的爬坡過程中繼續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信心。
所以,高一上學期的東西一定要在這個暑假適當提前預習,在孩子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,家長要做好心理溝通和疏導,讓孩子平滑過渡,做好心理儲備。有了比較好的外部適應性,在高一下學期就可以比較專心地面對真正“難”的知識的學習了。
2.要留意——心理變化莫忽視初高中銜接時期是一個生理和心理巨變時期。一些學生的適應性很強,能迅速調整,坦然過渡;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,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,走過了一段黯然神傷的歷程。由于環境的轉變,很多學生心理上還會產生諸如失落感、孤獨感、失重感等現象。
失落感:特別是對于那些能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來說,原先的遙遙領先的成績優勢已不復存在,“落差”太大。不少同學則很難擺正心態。
孤立感:進入高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善于交往,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,不懂得去理解他人。雖然大多數同學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融合到群體之中,但其中也有少數性格內向,具有一定社交障礙的同學,因種種原因其“閉鎖心理”不斷增強,形成一種心理缺陷,嚴重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。
失重感:上了高中后就發現,沿用初中的那些學習方法已經不靈了,茫茫然無所適從,各科考試全線告急,很是失落。